股份的方面,还需要对当地本地百姓公开招募一些,其实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定下来的事情,有冯盎的两千万贯,加上孙享福和李泰带来的三百多万贯打底,在南方地区开辟多个高端种植研究园的条件,基本就具备了。
这些种植园未来的范围,可不是一般的大,光种类就是几十上百种,投入自然也是巨大的,孙享福倒是希望有更多的人,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。
比如说橡胶树,就需要找整片整片的山林种植,而且,需要等六年以上,才能逐渐开始取胶,至于获得回报,还得看大唐在工业方面有没有进步,需不需要用到它,而这期间,每年需要追两至三次有机肥,在水分不足的地方,每隔三到五天,就要浇一次水,还需要做一些除藤蔓和修枝的工作,所需要的人力成本,非常巨大,不在别的方面盈利,来帮补支撑它,只怕是不行。
最关键的是,橡胶树是有毒植物,种子和树叶,都有毒,一旦被人或者牲畜误食,轻则呕吐,腹痛,头晕,无力,重则抽搐,昏迷,休克,需要很大程度的安全管理,尽量远离人们生活的区域种植。
而像红薯,土豆,玉米,花生,辣椒,番茄这样的农作物,它的种植推广或许容易一些,但是以大唐现在的行情,估计也就最开始吃一拨新鲜的过后,就会进入十分微薄的盈利模式,毕竟,这些作物种子,是面向所有平民百姓出售的,高价没有意义。
饭后,孙享福便和冯盎到了他的办公地,这里,有岭南地区比较详细的地图,孙享福按照一些热带雨林的作物的生长环境,说了一些地方,冯盎果然给了他许多推荐,如果能寻找到天然合适的地方,会节省后续许多管理上的成本,所以,两人相约好了一个行程之后,就各自回房休息去了。
毕竟,孙享福现在还不知赵龙他们具体带回来了多少种作物,而大部分普通作物,在开好的熟田里,就能种植,广州城附近,冯盎随时可以开辟一些田地出来给孙享福种植,所以,孙享福要做的,是勘察一些适合用作开发成种植园的地区。
它不能离城池太远,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常年驻地研究,有许多生活物质,和娱乐方面的需求,也不能离城池人员密集区域太近,受太多外来因素的影响,也容易出问题,索性岭南的特点就是地盘大,到处都是荒山野岭,几乎每个州县城池的周边,都有类似的地方,孙享福也正好借此机会,推动岭南的一些野外地区的开发了。
次日清晨,用过早饭之后,孙享福等人就与冯盎一起出发,先是要去白云湖看一看的,把组织招募人手的事情落实下来,新作物的种植好打理,需要很多比较新颖的技术,这就需要所有人手都懂得听,甚至是说汉语,有一定的交流能力。
这样的人,以往在岭南并不是很好找,不过,在冯盎这么多年的努力下,却也不再是那么难了,只要宣传做的到位,几天之后,海外新物种真的上岸的时候,应该会招募到不少人。
“孙师,想不到,岭南的早稻,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了。”第一次来岭南,对种稻也有些心得了的李泰,看到白云湖半岛周边大片大片即将收割的稻田之后,有些感叹道。
孙享福也看了看那些水稻的长势,还算不错,笑道,“岭南沿海,最冷的时候,也比山南道初春的温度还稍微高些,而且,他们种植的占城稻,是所有稻种里面,生长周期最短的,开年种,三月份收,一点也不奇怪,并且,这边暂时也未必需要引进咱们的杂交水稻,他们只需要保持原种生长周期短这个特性,一年三收,一亩地的总产量,就未必比咱们杂交水稻的产量低多少。”
当年孙享福第一次将稻种引进过来时,就种出了亩产湿重十石三的产量,晒成干稻谷,大约九石,而后来百姓种植的精耕田,亩产大约是在七石左右,种的比较粗糙的,也能达到亩产五石多。
可人家这里是一年三收,按照精耕田来算,一亩田一年的总产量,那就是二十石往上,并不比山南道垸田区域的两季水稻田产出的少。
只是,以这边的百姓目前的智力和耕种水平,以及多山的地理环境,不适宜大面积开发精耕田而已,否则,岭南的三熟田地要是上个两三千万亩,孙享福暂时还真不用在山南道搞什么垸田,研究什么杂交水稻了。
在比较原始落后的部落长大的百姓们,智力水平成长起来,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,他们的下一代,有了文化教育,就会好的多,孙享福进入半岛的街道之后,立即引发了轰动,当年那些种稻的老农们,可都还认得他。
而且,他那间由红木和紫檀木建造装饰起来的房子,就像是半岛上的圣殿一般,一直享有着所有人的保护和打理,以那些木材的质量,即便是千年以后,也不见得会腐朽,何况是短短几年。
“看到这些当地百姓们热切的表情,泰今日方知,孙师您这些年种稻的意义。”
“不光是要知道意义,还需要懂得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。”孙享福打断了进入感叹之中的李泰,示意他,对百姓们自发的欢迎,表示感谢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