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忠孝之家,可尚其风;勤国济民,世之大义。兹闻前朝探花徐熹,淳朴良士,家道丰富;浅德宜表,大义可嘉。今特封其为四品两淮巡盐御史,代朕巡视,钦哉。
敕曰:徐熹妻林氏,克勤内助,以相其夫;夫既显荣,尔宜偕贵;兹封尔为四品恭人,服此荣恩,永光闺阃。”
伴随着太监尖利的嗓音,丽姐儿清楚地明白了父亲已然有了官职,而且这个官职貌似权力大,油水足。丽姐儿心中松了口气,只觉得徐家多年的隐忍终于是到头了。
宣读过了圣旨,徐老太爷不动声色地与那宣旨太监寒暄,其间还塞了封红。丽姐儿心里清楚,那绝对不是小数字。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,家里的喜庆气氛才是主流,任谁都只看到了徐家现在的风光。
宣旨的人走了之后,徐老太爷立即打赏了家里上上下下的仆人每人二两银子。徐熹则将圣旨,官服官印等物收拾妥当之后,直接去了吏部。接着林老爷和何氏还有林琅玕就过来串门了,想必他们一早就知道了消息。丽姐儿和三个弟弟也为父亲做官而高兴,不过这么喜庆的气氛,他们除了说几句吉祥话之外,也就只会乐得在一旁吃点心傻笑。
徐家有人做了官,官位还不低,这个消息立即在槐花巷子中这个有点鱼龙混杂的地方宣传开来,顿时吸引了一批爱聊八卦的大姑娘、小媳妇、老婆子在徐家附近嘀嘀咕咕。林氏听说了也只是约束下人的行为,将整个徐家管理的滴水不漏,生怕其中有心人横生枝节。
“欢哥儿的周岁你打算怎么办?”何氏问。
“原来是想大办,可现在相公刚点了御史,正在风口浪尖上,女儿觉得还是仔细谨慎些好。”林氏因为又要委屈孩子有点难受,接着道,“不过怎么也得办个十席,就凭着老太爷的故交旧友,还有爹爹那边的门生故吏,当然还有相公那边的同窗好友,这个数只少不多,女儿还怕到时候不够呢。”
“肯定不够。现在姑爷是皇上亲点的两淮巡盐御史,再加上你爹爹现在是天子近臣,巴结的多了去了。只怕你想小心操办是不可能的了,我看莫不如就大办。”何氏放下茶碗说道。
“圣旨写的明明白白的,皇上这不是给你爹面子,而是因为徐家捐给了朝廷大笔的银钱,有从龙之功而抬举姑爷,要不然姑爷的品级怎么比你爹高。既如此,还莫不如就借着欢哥儿周岁大摆筵席顺便庆祝,也叫天家看看,徐家对皇上的恩赐是感恩戴德的。你看着吧,明天一大早必定有官宦女眷来拜访你,他们都精着哪,知道朝廷都吹的什么风。”何氏到底是比林氏想的通透。
林氏听了点点头道:“幸亏娘提点我,这日子确实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,要不然就是心虚了。那既如此,女儿就大办,席面全都承给仙客来,就先订下三十席吧。”
何氏满意地点点头,又接着道:“也别我说什么就是什么,你也和老太爷,姑爷好好商量,说不定人家还有什么别的顾虑。瑗姐儿,你已经是人家的媳妇了,万事都要和他们商量,即便你心里有数了,也一定要事先说说。”何氏又开始说了一通为媳之道,中间连口水都没喝。
林老爷一行没等到徐熹回来,在徐家用了午膳就走了。林老爷一肚子的叮嘱也只好暂时压下,只等着外孙周岁那天再和女婿说不迟。
徐熹是用过了晚膳才回来的,满身的酒气令徐老太爷不喜。徐熹形容狼狈地解释着在吏部任职的同窗非拉着他喝酒等等情况,可徐熹也算谨慎,喝的其实并不多,话也不多,能说的说,不能说的也就不说,打太极的功夫一等一的了得。
徐老太爷勉强点点头就让徐熹回屋歇着了。而林氏早就备好了解酒汤只等着徐熹都喝光。
第二天一大早徐老太爷就把徐熹叫到了外院书房开始叮嘱,从头到尾说了差不多整整两个时辰。过后,林氏才知道待过了年春三月,徐熹就得带着全家上任,上任之地是苏州。这个消息对于丽姐儿来说是高兴的,人间天堂啊,自然是要见识一番的。而林氏也开始了不同寻常的忙碌,正如何氏所说,一些能和徐家,林家攀上关系的官宦内眷开始拜访林氏了。林氏在花厅和那些女眷寒暄,打太极,话话家长里短,而丽姐儿则和弟弟们在一起。
自从到了京都,由于徐老太爷外出的时间加长,所以喜哥儿和乐哥儿读书就不如在山中时那么用功。两岁的小儿,哪里有那么大的定力,丽姐儿对兄弟两个表示同情。而林氏自然也看到了儿子们的松散,不过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反正儿子们也没有正式启蒙,这么小的孩子难道还能读出来状元不成。丽姐儿慢慢意识到了娘亲的想法,于是大着胆子开始带着三个弟弟玩耍,背儿歌,逗宠物,吃东西,面面俱到。这个年龄的孩子,玩儿才是真正的工作,剩下的都再说。由于丽姐儿和弟弟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过长,直接导致了她不练字,不做针线,渐渐都生疏了。丽姐儿虽有些心虚,可并不改正,依旧和弟弟们在一起。而三个弟弟也慢慢的被丽姐儿影响,包括爱吃的东西和拿筷子的方式。还好,丽姐儿用筷子的样子既漂亮又标准,爱吃的东西也各具风味。也幸亏三个孩子牙口都不错,对于丽姐儿喜欢的有嚼劲的食物也来者不拒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