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保底第一更。】
黄裳终于确认了,韩冈这是打算推动朝廷直接授予自己进士。
这不是不可能,有文名在外,再加上重臣的举荐,就有机会不经过科举成为进士。王安国就是最好的例子,献历年所撰书籍五十卷,便被授予进士——当然,主要还是他是王安石弟弟的功劳。
寻常时候,即是以韩冈的身份,想要给黄裳争一个进士出身,也会有极大的阻力。现在是特殊时间才能获得的特别结果。
黄裳本来就是靠军功为官,在河东辅佐韩冈有着汗马之劳,只要韩冈提只要在太上皇后面前提一句,是因为国事而耽搁他参加上一科的进士考,以现在的情况,应该没人会反对给一个进士作为补偿,能够直接拿到进士资格。
虽然说特授进士及第从来没有先例,但进士出身不难,不至于会落到一个同进士出身就打发了。
而且以黄裳已经为朝官的身份,就是拿个同进士出身也一样不会影响到他日后的晋升速度——进士等级的差别,只在一开始授官时的待遇,之后晋升全都是一视同仁,一般只有前五名是例外。
这同样是要把坏事变成好事。
孜孜以求的进士身份,现在就近在眼前,黄裳张开了口,却不知为何发不出声来。
视如至宝的珍物,百般求取不得,现在有人随手就能丢过来,只问他要还是不要,黄裳心中反而腾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。
太容易了。
他二十年寒窗苦读,十载游历江湖,现在只消一句话就抵过了?!
黄裳知道,此事他不需要犹豫,不应该犹豫,也不能犹豫,但他,偏偏还是犹豫了。
韩冈等着黄裳的回答。
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支持黄裳这么简单,而是要对外表示他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。
韩冈本来是肯定能成为宰相的,这是世所公认,无人会怀疑。甚至蔡京,都不会否认这一点。不然他攻击一个已经从两府退出来、刚刚就任闲差的北院枢密使做什么?
但现在有了这个赌约。除非韩冈愿意自毁名声,否则就肯定会受到约束。到时候能不能进两府,可就全都操纵于他人之手——至少在外界看来,必然是这样。
韩冈自是胸有成竹,不过他也要为气学门墙下的弟子们着想。就像他方才跟冯从义说的那样,不要给人背叛的机会。
很多人转向气学,都有考虑韩冈未来的身份。这样的功利心,韩冈并不介意。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,旺盛的功利心也会产生很大的推动力。可现在的情况下,如果韩冈不能表现得足够强势,那些因功利而来的支持者,当有不少人也会因功利而去。
只有韩冈的门人弟子,以及关系紧密的官员,能得到更好的待遇,气学才能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。
虽然黄裳若通过这样的手段得授进士,必然会受到士林非议。但除了章惇那等心高气傲之辈,一般是不会有人因为担心受到非议,而拒绝一个进士身份。
得到了好处,就要承受相应的代价。
这一点,韩冈相信黄裳能想得明白。
只是黄裳让他失望了。
见黄裳久久不作答,韩冈暗叹了一声,说道:“勉仲,你先将奏章写好,再来告诉我愿意还是不愿意。”
“不是。”黄裳身子一震,连忙道,“宣徽,黄裳是欢喜坏了。宣徽这般抬举,黄裳哪有不愿意的道理!”
心中的失落,终究比不过家中发妻的苦盼,以及分别时的盈盈泪眼。他马上就要四十岁了,还能有多少时间耽搁?
黄裳终于答应了,韩冈点点头,“那就这样吧。”
停了一下,他又说道,“过两天我试试看能不能让朝廷重开制科。制科虽难,以勉仲之材,亦当不在话下。”
黄裳闻言,瞪大了眼睛。
制科是比进士科更高一级的考试,别称大科。针对更有名气的贤人和更为优秀的官员。有很多是考过进士后再参加制科,比如苏轼、苏辙。而他们两人的父亲苏洵,虽没中过进士却也考过,只是没通过。
制科分五等,一二等从不授人,三等在历史上也寥寥可数,苏轼是其中之一,在官职安排上,就可以比照状元,第四等合格,相当于进士第二、第三名的榜眼,这两等都是制科出身,而且第五等,则相当于进士第四、第五,赐进士出身。只是在熙宁之后,制科考试被取消,从此以后,进士科便成为大宋最高一级的考试。
黄裳如果是赏赐的进士出身,在朝堂中必然是个异类,但等他通过了制科考试,就不会再有太多的闲言碎语了。
韩冈为他考虑的如此周详,黄裳脸色涨红,半是之前的犹豫羞愧,半是为韩冈的细心而感动。退后半步,向韩冈一揖到地,“宣徽之德,黄裳粉身难报。”
韩冈连忙将黄裳扶起:“以你我之交,就不必说这等见外的话了。”他又笑了笑,“还不知道能不能成。若是能成事,到时候,勉仲你可就要辛苦一点了。”
“黄裳明白。”
应诏试制科,首先就要有实质上的文章作为敲门砖,几十篇策、论是少不了的。这是过去的规矩。不过黄裳倒不用担心,他的经历足够,写出来的策论水平,不是没出过几天家门的书生可比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