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挖置业集团跟四大洋行的墙角?
陈生,什么章程?”
陈冀生的说法,让霍生的眼前一亮。
这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,之前他不是没有想过。
但四大洋行,自有一套内部的升迁步骤。
如果能做成洋行大班,势力上是不比一些大佬差的。
而且这批人算是自成体系的,介于大佬跟买办势力之间。
说的直白一点,就是这批人,既不受买办势力所信任,也不被本地大佬所认可。
属于夜壶一般的人物,用的时候亲近,不用的时候疏远。
不被信任的原因,自然是因为他们出自港城本土。
买办势力,更多的掌权者是鬼佬,对本土人士不信任,也是天然的敌对所致。
港城的本土大佬,许多都是出自洋行,他们清楚洋行的层级,也知道在洋行里往上爬需要付出什么。
虽说本土大佬,有许多出身于洋行,但对于洋行内部的本土人员,认可度也是不高的。
各大集团筹建前期需要保密,所以人手紧缺的情况之下,霍生等人也没把手伸向四大洋行这样的买办势力。
如今陈冀生忽视保密保密手段,要挖置业集团跟四大洋行的墙角。
具体的行事规则,霍生这边还是要问一下的。
“地产集团、投资集团、芳妮集团,用人依旧要筛查的。
不可靠的一概不用。
但电子产业园不同,那边的技术,本就来自大洋彼岸。
各种技术想要在港城落地,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。
而专业的技术人员,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。
目前而言,这是我们的短板。
我也是没有办法,才想到挖四大洋行墙角的。”
面对霍生,陈冀生也是实话实说。
总的来说,在港城这边,因为要追逐经济腾飞的红利。
各大集团的步子迈的都很大,如今扯蛋的原因,就是没有人材储备。
虽说经济腾飞,可以忽视一部分人材上的漏洞。
但专业的技术领域不成,技术人材的培养,动辄是以十年计的。
让大洋彼岸来的鬼佬工程师,跟港城普通的产业工人,做无障碍的交流,显然也是不现实的。
这就需要一个纽带了,而四大洋行,无疑是这类人材的蓄水池。
眼见几十个项目要上马,产业园总不能去港大招收学生,从头培养吧?
“陈生的意思是,通过陈小姐的电子产业园,来筛选能为我们所用的人员?”
霍生是大佬,自然不会仅听陈冀生的字面意思。
之前不敢用四大洋行的人,主要还是一个信任度的问题。
通过洋行的关系,也不可能准确的判断这些人的可信度。
借助产业园来筛查这些人的忠诚度,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
“霍生说到了点子上,但我们也要有制约的手段。
孑然一身或是家人在国外的那些人,就不要重用了。
尽量不要引入地产集团跟投资集团。
在港城有家口的人员,任用的时候,也要给他们选择。
背叛集团,祸及家人。”
陈冀生给出的规矩,让霍生咬了牙,这个就不是正常的商业手段了。
底层厮混的多数时候都不会祸及家人,做打工仔,因为忠诚度不够会祸及家人。
那地产集团跟投资集团的规矩,比底层的社团也要森严了。
“陈生,祸及家人是不是有些过了?”
对面的年轻大佬,在港城做事,很是有些肆无忌惮的样子。
港府的最近的灭门大案,都是这位年轻大佬让人做下的。
没了四九城那边的约束,这位年轻的大佬,才是港城最不好对付的那一个。
因为他不受潜在的规矩所限制,属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那类人。
“想想我们的规模,想想我们的目的,这些都只是基本的措施。”
看了一眼霍生,陈冀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。
忙中出错,是如今地产集团最大的威胁。
将来的地产集团跟港府之间的关系,就是相互制约,相互妥协。
十大地块建好之后,制约的手段就有了。
随着地产集团的发展,随着各大集团步入正轨。
七大佬集团,对于港府的制约手段,也会越来越多。
五年之后,七大佬集团就算是根深蒂固的势力了。
港府想要撬动,没有北边的配合,基本没有什么可能。
北边也不会配合这样的行动,那是自损根基。
陈冀生预估,当地产集团手里的公屋,达到十万或是二十万间的数量。
港府就会拿地产集团没办法。
目前的十大地块根本不够,三十或五十个项目竣工之后,地产集团才会有这样的规模。
“明白了,陈生。
挖四大洋行的人,只能用薪资的手段了。
但遽然提高薪酬,只怕港府那边会有问题。”
从四大洋行挖人,在目前的港城,只有一种手段,那就是提高薪资水平。
可四大洋行跟港府的关系密切,用薪资挖人,也不是给出价格就可以的。
如何确定挖人的薪资,也是个技术活儿。
“不用那么麻烦的,按照大洋彼岸的那批工程师薪水的一半来挖人,就足够四大洋行跟置业集团头疼了。
薪水与国际水平接轨,让那边的工程师去挖人。
打着外派人员的旗号,去挖人。
同时给出咱们的薪资标准。
港府不同意,让他们跟美敌那边去交涉。
如果四大洋行跟置业集团,因为人员的流失,出现了商业上的漏洞。
不妨让胡生那边动作一下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