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志恒的话让沈翔一愣,说实话,他对于缩微胶片的一些情况虽然知道一些,但具体的了解并不多,现在听到处座吩咐,不禁犹豫了一下。
宁志恒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,其实就在他接到消息的那一刻,就已经有所判断,据他所知,G型发动机和航空鱼雷的技术资料,可以说是长篇累牍,各种图纸数据内容繁多,真要是使用纸张来记录,并进行远洋运输,绝对是不可能的。
所以他认为德国方面一定采用了目前国际情报界最常用的缩微技术,把所有的资料都拍摄到小小的胶片里,这才是最稳妥和安全的方法。
这种缩微技术,其实也不是什么新科技,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,一八五三年,英国就已经可以把整张《泰晤士报》的缩拍成六分之一厘米直径的一张胶片上。
一八七零年的普法战争中,法国人开始把这项技术投入到军事用途上,将数以十万份的机密文件和指令缩拍成体积微小的胶卷,进行运输传递。
八十多年过去了,时至今日,缩微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,在存储量和稳定性方面都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。
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普及到很多领域,尤其是在储存资料方面,缩微技术的优势完全显现出来,不仅可以将浩如烟海的资料缩小到一张邮票大小的胶片中、而且缩微胶片还具有稳定性好,不易损坏,存储安全性强、尤其是对原件有很强的保真性。
现在西方技术先进的国家,也都在使用这项技术,像一些大型的银行和图书馆,还有报社之类的单位都用它贮存资料,就是现在,英国人怕德国的轰炸损坏大英博物馆里珍贵的藏书,就用这项技术把整个博物馆的书籍都拍摄下来,而军方情报部门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,所以普遍用于情报谍战之中。
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缩微胶片不仅需要具有高分辨率、高解像率的技术设备拍摄,甚至就连阅读,也需要特制的仪器,比如专用的幻灯机、投影设备等等,就连拷贝设备也是极为少见的。
可是中国因为科学技术相对落后,对缩微技术一直没有什么接触。
据说在淞沪大战的前一年,美国曾资助过北平图书馆一套缩微设备,可是在战后又被日本军方夺走了。
据宁志恒所知,也就是在军统局总部,才新近从美国购入了一套缩微技术拍摄设备和阅读设备,以及专用的拷贝设备,至于其他保密部门,好像根本就没有配备。
就算是在上海,宁志恒也没有听说有这样的高级设备,估计就算是有,也肯定在日本情报部门的手里。
而香港是英国占领的国际性港口城市,是有可能具备这样的设备的。
宁志恒知道,自己即便是能够夺取图纸的缩微胶片,也需要找到这样配套缩微设备,尤其是拷贝机,来拷贝一份胶卷,以便分别上交给军统局和地下党组织,所以他才要沈翔去调查一下,看一看在香港能否找到这样的专业设备。
宁志恒接着吩咐道:“你要着重去银行,图书馆,报社,甚至影片公司这样的单位去查找,尽快给我消息,如果没有,就花大价钱去美国专门采购一套,这样的设备我们以后也用得着。”
“是,我马上调查,尽快向您汇报!”沈翔赶紧点头领命。
夜晚时分,香港码头附近地区,两个青年男子正从一座唐楼里走了出来。
其中一个男子走在前面,身材略微高一些,体型偏瘦,面容普通,穿着一身西装,却是敞开衣襟,显得不伦不类,此时他嘴里狠狠地啐一口,出声骂道:“烂鬼东这个家伙真不东西,一点破账天天追在屁股后面要,又不是不给他,吊着个鬼脸给谁看?呸…”
身后跟着另外一个男子,身形矮一些,不过肩宽背厚,显得颇为壮硕,五官也显得端正一些,他斜眼看了看自己这位同伴,劝说道:“飞仔,这些天咱们的手气背,就不要再去烂鬼东的赌档了,我听他今天的话好像是要来真的,搞不好他会对付你,你小心一点。”
飞仔把嘴一撇,不以为然的说道:“阿仁,你也不要愁,咱们也不是没有堂口,他烂鬼东多少也要给炳哥一些面子的,车到山前必有路,走,时间还早,我们去找个地方宵夜,喝两口再回去!”
两个人结伴而行,打算找个地方吃几杯酒,可是走了没有多远,前方闪出两道身影,其中一个汉子开口说道:“飞仔,阿仁,炳哥要见你们!”
两个人相视一眼,这是自己堂口老大派人来找自己,不敢怠慢,赶紧点头答应,跟着来人一路前行,不多时,他们来到了一处大院。
这里是“和盛堂”老大炳哥的住所,和盛堂是香港本地帮派的一支,主要成员都是码头工人和附近的市井之徒,实力相对不弱,飞仔和阿仁都是和盛堂的成员。
几个人来到厅堂,炳哥早就等在这里,看着两个人进来,眉头一皱,直接开口问道:“飞仔,你们这几天的日子倒是逍遥,那批货什么时候交给我?”
飞仔急忙解释道:“老大,货都压在底仓里,现在船被英国人扣着,所有人都被赶了下来,我们根本回不去,等过段时间,风声过去,我们才能回去取货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